温州人文经济与社会服务科研创新团队成立
发布日期:2025-05-29 浏览次数:11 作者: 编辑:数字经贸学院 字体:[ ]

【科研团队基本概况】

    
      “温职人文科研团队”(全称“温州人文经济与社会服务科研创新团队”)隶属于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是学院积极响应“八八战略”指导精神,践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创新实践成果。科研团队立足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优质教育资源与科研实力,依托现有两大平台——温州市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构建了涵盖职业教育、文化研究与区域社会服务的研究体系。

      为进一步深化研究内涵、拓展服务维度,科研团队联动发展三个特色化、政策导向型研究平台——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温州民营企业发展环境研究中心”“温州市中小微企业研究中心”,形成“2+3”协同联动的创新平台矩阵。团队围绕“人文经济与社会发展”核心主题,聚焦职业教育、文旅融合、民营经济及数字文化产业四大领域,通过理论研究、智力支持与创新服务,为温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贡献温职智慧。






【团队核心成员简介】






团队带头人:金浏河

图片


     香港理工大学博士,教授,国际旅游教育学会(ISTTE)认证成员,美国饭店协会教育学院国际注册教育导师(CHE),担任教育部酒店及泛服务业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暨人才培养基地理事、浙江省留联会理事、T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Tourism and Hospitality Research期刊审稿人等职务。主要从事旅游文化、区域文化和旅游、博物馆文化、高职教育及创新经济等领域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及市厅级课题30余项,出版专著3部,在Journal of Destination Marketing & Management、Tourism and Hospitality Research、旅游规划与设计,职教通讯,科研管理、高教学刊等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论文近50篇,研究成果多次获省市领导批示并推动政策落地。

     在区域文旅发展实践领域,其研究深度融入温州文旅发展,主持完成温州市科技局、温州市社科联、温州市决策咨询与政策研究室及各县市区文旅部门课题20余项,涵盖休闲旅游、乡村振兴、工业旅游、研学旅行等多个方向。主笔的《我国研学旅行存在的四个方面短板及如何完善的建议》由全国人大代表提交并获得肯定;《关于大力推动我市工业旅游发展的两点建议》获时任浙江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刘小涛批示,直接推动《温州市工业旅游创新发展行动方案》出台实施并成功举办“首届温州市工业旅游嘉年华暨文旅消费季”,打造20余条精品线路,培育18个国家、省级示范基地。 在学术传播与社会影响方面,发表文旅融合评论性文章10余篇,刊载于浙江省委宣传部《文化产业》、温州市委宣传部《求真》内刊及《温州日报》《江南游报》等主流媒体平台,多篇获广泛转载。作为特邀专家多次受邀参与温州广电传媒集团《政情民意中间站》节目录制,并应邀在各类学术研讨会、行业论坛作主旨发言20余场,持续推动学术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







核心成员:孙俊科

图片


     博士,副教授,国际注册会计师,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数字经贸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区域经济、财务治理与职业教育研究,主持及参与省部级、市厅级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出版教材3部。

     在区域经济研究领域,聚焦温州民营经济与产业转型,主持温州市哲社规划课题《区域特征视角下温州新型金融机构发展模式研究》,成果发表于《当代经济》,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参考;参与浙江省教育厅课题《基于“成果导向”理念的纳税检查课程改革》,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

     在社会服务方面,担任温州市中小微企业研究中心成员、温州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为地方政府提供产业政策咨询;指导学生团队获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奖项20余项,连续多年获评优秀班主任、优秀共产党员。







核心成员:朱雷鸣

图片


      硕士 ,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公共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执行负责人,温州职业技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负责人。长期从事设计学、产教融合及技术创新等领域研究,主持完成校级课题2项、横向科研项目4项(累计到款额250.5万元),参与省级产教融合项目2项,发表学术论文4篇(含SCI收录1篇)。在设计学领域,长期聚焦数字媒体界面优化、公共文化设施设计及工业产品创新,主持完成文成县公共文化设施改造等重大项目,研究成果直接服务地方文化建设;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发明专利7项(转化1项),完成产品设计项目120余项,推动校企合作与成果转化;同时,深耕信息可视化教学应用,开发专项培训课程200学时,并指导学生获国家级竞赛奖项。其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升级和高职设计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撑。







核心成员:高哲

图片


     福建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同济大学法律硕士、福州大学社会工作硕士,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传播与策划(文旅策划)专业教师,律师(兼职),兼任中国侨乡(福建)研究中心及福州大学“一带一路”文化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中国致公党温州市委会社会发展与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委员及参政议政研究室成员、温州市旅行社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温州市导游协会副会长等职。长期从事跨国人口迁移、非洲华侨华人、区域旅游文化及职业教育国际化等领域研究,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独立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市厅级课题5项、横向课题20余项,主/参编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所撰写的咨政建言曾获中共中央办公厅专报、全国政协办公厅、致公党中央等机构及内参采纳。具有丰富的文旅从业经验,系国家高级导游员,曾荣获“全国优秀、浙江优秀、温州十佳导游员”等荣誉称号,入选文旅部“万名旅游英才”培养计划,主笔为温州鹿城、永嘉、文成、泰顺等县(市/区)撰写景区景点导游词逾100万字。







核心成员:陈丽君

图片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高职教育及创新经济等领域研究,主持完成省部级及市厅级课题7项,参与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在区域经济发展领域,长期聚焦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机制、区域政策创新及可持续发展议题,主持和参与完成温州市科技局等部门课题10项,研究紧密结合区域发展需求,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







核心成员:胡潇引

图片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数据科学硕士,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经济学学士,兼具互联网、金融及咨询行业实战经验,擅长定量结合与数据建模,聚焦智慧养老与区域经济交叉研究。

    近三年主持及参与省部级、市厅级课题6项,发表论文6篇(权威期刊3篇),研究聚焦老龄社会需求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主持浙江省教育厅课题,探索浙南文化资源与健康养老融合路径,量化评估银发经济对乡村振兴的赋能效应,提出差异化发展策略;主持温州市社科联课题,以老龄群体需求为切入点,构建文旅康养产业与银发经济联动模型,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理论框架;参与省级重点课题,围绕文旅消费示范城市创建目标,创新文化遗产旅游体验评价体系,推动数字化技术在遗产活化中的应用。







核心成员:郑紫妍

图片


     香港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教育管理和文化产业,尤其是高等教育管理与政策研究。包括教育公平、教育质量评估、教育政策与实践,以及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近三年主持市厅级课题4项,参与省部级课题1项,聚焦高职院校与区域产业集群共生机制的构建,探究温州古城空间叙事机理,以及元宇宙视域下温州宋韵文化活态传承路径。学术成果方面,围绕高职教育发表3篇论文,关注德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分析三教改革生态共同体的内在逻辑机理。







核心成员:王旭君

图片


    上海交通大学应用统计硕士,中级统计师,兼具互联网与金融行业数据实战经验,深度融合学术理论与产业实践,构建了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决策研究体系。在专业领域内,持续深耕区域经济与数字经济研究方向,形成独特的学术洞察与实践转化优势。近三年,主持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3项市厅级科研项目,聚焦数字经济领域,系统剖析数字产业集群发展规律。学术成果方面,围绕数字经济发表3篇论文,从多维度探索数字经济发展路径。在实践应用与社会影响层面,凭借深厚的数据研究功底与行业经验,研究成果深度融入地方经济建设,为地方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有力参考。


上一篇:下一篇: